匣子打开一半,开始追忆求学时的青葱年华。
“应明,之前我与你一见如故,其实是有原因的。”
张泽仁叹道,好像也一同感伤了几分,款款站起身,从那公文包中,取出一只洁白的薄薄信函,郑重地伸出双手,递给陷入回忆之中,眼神迷蒙,仿佛喝茶喝醉了的副主任:
“以往,我怕你有成见,觉得我别有居心,所以一直没告诉你——事实上,我和你师出同门,在二十多年前,同样被陈老教导过。上个月,我去首都探望他,谈起你来,他老人家还记忆犹新,十分高兴呢,说是作为导师这么多年,优秀的学生凤毛麟角,应明,你绝对算其中之一。”
语毕,他的嘴角,稍稍地往上一翘,迎着年轻人牢牢黏在信上的、不可置信的欣喜目光,将那纸函推了过去,语调也明快地上扬起来。
“所以,我正好做一回传信的鸿雁,把陈老嘱托的信,在今天交付原主,厚着脸皮,自称一声师兄好了。”
“应明,你我之间着实有缘,又何必与师兄见外呢?”
上面的茶来送往,一副清谈之相,下面却酒酣耳热,早已仰倒了一片。
郁昌一边应和,一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地揣测,究竟要多久以后,张泽仁才肯放下披着的一张羊皮,露出锋利的爪牙,正式进入正题,把话头往产品方面引。
结果,令人意外的是,人家还真的沉住了气,全程不沾半点铜臭,仿佛只想要正儿八经地举办一场知识交流会,顺便与同门叙叙旧。
他等啊等,一直等到最后,快要散席了,也没能摸清今天的自己,到底充当了什么角色——
原因很简单,郁昌根本没有戏份,连个小小的水花,都没能激起来。
纵观全局,他和刘青云一样边缘化,十分无足轻重,任谁来看,也就是个打杂的。
充其量,不过是长得好看一点,姑且称得上赏心悦目而已。